【小肠气成因/影响/治疗】腹部有肿块突出、用手按会痛?
1. 小肠气的症状通常是什么?
小肠气的病征取决于其严重程度和位置,病情轻微者在站立或咳嗽时,皮下会突出一团软组织,大多在腹股沟、肚脐外围或以往之手术切口位置。
常见病征包括:
- 腹部或腹股沟出现肿块或隆起,在站立时出现,躺下时则消失。
- 病人时常感到疼痛或不适,在搬运重物、咳嗽或用力时疼痛感增加。
- 肿块附近有沉重、拉扯的感觉。
2. 如何区分小肠气和其他肠胃问题的症状?
一般肠胃问题都会出现肚痛的情况,这个病征比较难以区分是小肠气或是其他肠胃疾病。另外大便出血、便秘也是常见症状,唯一的区分就是只有小肠气会有腹部异物隆起的情况。
3. 进行运动时应该如何预防小肠气的发生?是否有特定的运动建议或注意事项?
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
小肠气常常源于过度激烈的运动,造成肠道功能暂时性减弱。因此,我们应该循序渐进地增加运动强度,不要一开始就进行高强度训练。可以先从轻度有氧运动开始,如慢跑、游泳等,逐步提高运动强度和时间。这样能够让肠道有充分的适应过程,避免小肠气的出现。
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
某些运动项目本身就容易引发小肠气,如快跑、高强度单车等。不妨选择低冲击性的运动项目以降低对肠道的刺激。
合理安排运动时间
晚上进行剧烈运动容易引发小肠气,这是由于消化功能在晚上会下降所致。最好在早上或中午进行运动,让肠道有充足的时间消化吸收食物,降低小肠气的风险。
注意饮食搭配
运动后如果立即大量摄入高脂肪、高膳食纤维的食物,无法及时消化吸收,就会引发腹胀等小肠气症状。建议运动后适当补充水分和碳水化合物,避免摄入过多脂肪和纤维。另外在运动之后尽量不要大吃大喝,因为这样会令脂肪增加,反而会引致小肠气的情况变差。
4. 小肠气的发作是否会对运动表现或健康造成长期影响?
小肠气的发作对运动表现和健康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但并非所有情况都会导致长期影响,具体情况取决于小肠气的严重程度、治疗方式以及个人身体状况。
短期影响:
-
运动表现下降:小肠气发作时,腹痛、腹胀等症状会影响运动表现,导致运动能力下降,甚至无法正常运动。
- 疼痛和不适:小肠气发作会引起疼痛和不适,影响运动的舒适度和积极性。
- 运动受限:小肠气发作时,可能需要限制某些运动,例如举重、跑步等,避免加重病情。
长期影响:
- 小肠气疝出:如果小肠气没有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小肠气疝出,导致肠子被卡住,造成肠阻塞、肠坏死等严重后果,影响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 慢性疼痛:如果小肠气没有得到有效治疗,可能会导致慢性疼痛,影响生活质量。
- 运动表现下降:如果小肠气反复发作,可能会导致长期运动表现下降,影响运动员的竞技水平。
5. 如果经常出现小肠气,应该如何处理?是否需要寻求医疗建议?
要解决疝气引致的问题,须要采取外科疝气修补手术。过去比较常用传统开刀疝气修补手术,但现在已经可以采用微创手术方式——腹腔镜完成手术。
所谓微创疝气修补术,是指腹腔镜疝气修补手术。进行微创手术时,外科手术医生只须透过在肚脐上的3个一公分切口及两个于下腹的半公分穿刺孔,便能完成疝气修补。用微创方式治疗疝气,能减少手术带来的创伤及痛楚,微创手术会带来数个细小的伤口,但相较于剖腹手术,微创手术后伤口受感染的机会较低,且由于伤口较细,故痛楚较轻微,有助于病人尽快康复。
至于小肠气的复发风险,则根据手术类型而异。传统及微创的疝气修补术复发率是1-2%。建议患者先咨询医生,选择合适自己的手术治疗方案。
6. 小肠气是否可能暗示着潜在的其他肠道问题?应该进行哪些检查以排除其他潜在问题?
小肠气本身并非其他肠道问题的直接暗示, 反而需要因为以下症状而需要检查肠胃是否有以上情况 :
- 便秘:便秘会增加腹腔压力,增加小肠气的风险。
- 腹泻:腹泻也会增加腹腔压力,增加小肠气的风险。
- 肠道炎症:克罗恩病和溃疡性结肠炎等肠道炎症疾病可能会导致腹壁薄弱,增加小肠气的风险。
- 腹水:腹水会增加腹腔压力,增加小肠气的风险。
- 肠道肿瘤:肠道肿瘤可能会压迫肠道,导致腹腔压力增加,增加小肠气的风险。
为了排除小肠气之外的潜在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以下检查:
1. 身体检查: 医生会进行体格检查,包括触诊腹部,观察是否有肿块或压痛,以及评估腹部肌肉的紧张度。
2. 影像检查: 超声波检查 、CT扫描: 可以帮助医生观察小肠气的大小、是否有阻塞、位置是否疝出,并评估腹腔内是否有其他异常情况,
3. 其他检查: (最佳方法)
- 胃镜检查: 如果怀疑有胃炎、胃溃疡等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胃镜检查。
- 大肠镜检查: 如果怀疑有肠道炎症、肠道肿瘤等问题,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大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