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大肠癌筛查 – 为您及早发现疾病病变

 

2018年8月,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公布一项患病统计,大肠癌是本港最常见的癌症,在2016年,大肠癌导致2089人死亡,占癌症死亡总数的14.7 %。

 

 

 

大肠疾病的患病原因

 

临床研究发现,大肠直肠疾病及癌症确实存在多种诱发因素,导致大肠瘜肉或大肠癌。都市人工作压力大,经常久坐且缺乏运动,容易造成身体肥胖,加重消化系统和大肠直肠的负担。高脂高热量的饮食也是引发大肠直肠疾病的原因之一。很多人爱吃烟熏,炙烤及热油烹饪的食物,专家认为要均衡饮食,避免进食加工肉及限制进食红肉和含盐量高的食品。食用过多不健康食物,尤其是加工肉类,都会致癌。另外,吸烟及酗酒也会引发大肠疾病。50岁或以上人仕,患上大肠瘜肉甚至大肠癌的机会更加大增。

 

 

 

筛检及预防方法

 

大多数肠癌是由肠壁内的良性瘜肉慢慢演变而成,假如能够在瘜肉变癌前发现它们并予以切除,就能够大大减低患上肠癌的风险。

 

「癌症事务统筹委员会」辖下的「癌症预防及普查专家工作小组」建议年龄介乎50岁至75岁及没有明显家族史的一般风险人士应与医生商讨,考虑使用以下任何一种方法进行大肠癌筛查:

(1)每1至2年接受一次大便隐血测试、

(2)每5年接受一次乙状结肠镜检查,或

(3)每10年接受一次大肠镜检查。

 

至于有明显家族史的较高风险人士,应及早及更频密地进行大肠癌筛查。

 

卫生署现正进行的大肠癌筛查计划分为三个阶段推行:第一阶段参加者为61至75岁的人士,第二阶段参加者为56至75岁的人士,第三阶段参加者为50至75岁的人士。目前第二阶段已展开,合资格人士可以到卫生署网页,寻找已参加计划的基层医疗医生。

 

大肠癌筛查计划的流程如下:参加者首先接受资助进行大便隐血测试,如果测试结果呈阳性,该参加者将会获得政府资助,被转介到已参加计划的大肠镜医生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切除有可能出现的大肠瘜肉。不过要注意大便隐血测试并不是百分百准确,所以即使测试结果呈阴性,市民仍要继续留意是否出现大肠癌的征状,甚至可考虑自费进行大肠内窥镜检查。

 

大肠内窥镜检查是利用可屈曲的内窥镜,医生把内窥镜由肛门进入大肠,观察有否发炎,瘜肉或肿瘤等疾病。如发现异常,实时抽取组织样本作化验。如发现瘜肉,会实时利用内镜仪器切除。通过镜检,能够有效地侦测到大肠内部是否存在病变,采集样本化验,得以辨别良性或恶性肿瘤,为医生作出准确诊断。

 

 

 

*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或有差异,详情请向主诊医生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