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油安全,你我共同关注
食油是我们生活中的必须品,但并不是人人都关注食油的安全及营养问题。香港消费者委员会于2022年7月刊《选择》中,对市面上常见的50款食油样本进行了检测,其中有1款样本被检出塑化剂、2款样本检出含致癌物环氧丙醇、1款含污染物苯并[a]芘,这几款食油超香港食物安全中心订立的行动水平或欧盟标准。
虽然被检出有害物质超目标样本尽占少数,但50款样本中逾9成含有害物质,比起关注食油的品牌,实际更应该了解及关注食油的安全及营养标签。
测试样本及项目
在本次检测的50款食油样本中,包括14款特级初榨橄榄油、2款橄榄油、2款牛油果油、3款椰子油、2款茶花籽油、2款葵花籽油、2款米糠油、2款葡萄籽油、3款粟米油、6款芥花籽油、1款大豆油、6款花生油和5款调和油。测试范畴包括三大范畴:安全测试、营养素测试及烟点测试。
一、消委会公布的安全测试结果
7成检出塑化剂1款超标
长期过量食用会影响生殖系统发育
食物含塑化剂问题一直受到关注,塑化剂(Phthalates,邻苯二甲酸酯)是一种可提高塑料弹性和柔软度的化学物质。由于塑化剂是一种亲脂性物质,用塑料物料盛装高油脂食物,会导致塑化剂迁移至食物中,高温食油的迁移量则更多,因此应避免使用有害塑化剂盛装食油及高脂肪食物。有研究指塑化剂是内分泌干扰物质,长期过量进食可能会影响实验动物生殖系统的发育。
针对食物,欧盟法例订明此含有DEHP、DBP、DIDP、DINP及BBP的塑化剂只可用于接触「非油性食物的使用物料和物品」,并不适用于接触及盛装食油的物料。
相关法例亦订定塑化剂特定迁移限量分别为每公斤不多于:
塑化剂 |
DEHP |
DBP |
DIDP |
DINP+BBP |
特定迁移限量 |
1.5毫克 |
30毫克 |
0.3毫克 |
9毫克 |
是次测试的50款样本中,有35款检出塑化剂,占整体70%。只有一款样本的DINP检出量(每公斤11毫克)超过食安中心的行动水平和欧盟上限。
6成检出含有毒物质氯丙二醇
过量食用会损害肾脏功能、中枢神经及影响雄性生殖系统
氯丙二醇脂肪酸酯(3-MCPD esters,3-MCPDE)是油脂于超过160℃高温脱臭加工下和氯化物产生反应而形成。氯丙二醇脂肪酸酯被进食后会在胃肠道内被水解,并释放出有毒的氯丙二醇(3-MCPD)。
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联合食品添加剂专家委员会(JECFA)及欧洲食物安全局(EFSA)报告,实验动物长期每日过量摄入相关物质会损害肾脏功能、中枢神经及影响雄性生殖系统。建议尽量避免以十分油腻的方法烹调和进食,否则将构成健康风险。
是次测试显示,30款检出3-MCPD,占整体样本60%,检出量介乎每公斤130至1900微克。 现时香港并未有法例规管食油中3-MCPD及其脂肪酸酯、环氧丙醇及缩水甘油脂肪酸酯的含量。然而参考欧盟就不同食油订定3-MCPD及其脂肪酸酯总和的最高含量,全部样本均没有超过欧盟标准。除非惯常以十分油腻的方式烹调和进食,因此在正常食用分量下应不会构成健康风险。
欧盟订定3-MCPD及其脂肪酸酯总和的最高含量:
近6成含致癌物环氧丙醇及缩水甘油脂肪酸酯,2款超标
缩水甘油脂肪酸酯[以环氧丙醇(glycidol)显示]是油脂在超过200℃脱臭加工过程中形成。环氧丙醇属于基因致癌物,JECFA及EFSA建议人们应尽量减少摄入基因致癌物。为了保障公众健康,欧盟就相关的植物油和脂肪产品订定了最高含量为每公斤1000微克。
是次测试结果显示,29款样本检出环氧丙醇,占整体样本58%,含量介乎每公斤100至2,000微克。当中有两款检出量超过欧盟标准。
1款初榨橄榄油及2款冷压油检出高温产生的污染物
或违返商品条例说明
3-MCPD及缩水甘油脂肪酸酯一般是油脂在高温加工过程中形成,理论上初榨油及冷压油在生产过程中不会使用高温,欧盟法例指出初榨橄榄油不含缩水甘油脂肪酸酯、3-MCPD及其脂肪酸酯。
是次检测试中的14款初榨橄榄油样本,有一款检出含环氧丙醇; 6款声称冷压生产的样本中有2款茶籽油样本检出3-MCPD。以上3样本中虽然检出的污染物不超标,但可能违反商品说明条例,已交由海关跟进。海关称已对个案进行分析,如发现有关货品抵触《商品说明条例》,会采取适当的执法行动。呼吁市民在选择食油时需要留心查看营养标签,不能一味追求商业市场上对产品的标榜。
两款油验出致癌物苯并[a]芘
苯并[a]芘在高温烹调时产生,属基因致癌物。现时食安中心为食油订定的行动水平是每公斤10微克苯并[a]芘,将于2023年6月1日生效的香港《2021年食物内有害物质(修订)规例》则规定其行动水平是每公斤5微克。
是次测试结果显示,有两款检出苯并[a]芘,虽然全部符合香港的行动水平及将实施的修订规例,但百分百纯正粟米油检出每公斤2.1微克苯并[a]芘,轻微超过欧盟标准。
二、消委会公布的营养素测试结果
茶花籽油组别的平均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是次测试的结果显示,以每100克计算,茶花籽油组别的平均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其次是橄榄油,以及特级初榨橄榄油;而最低的是椰子油。
葡萄籽油组别的平均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高
以每100克计,葡萄籽油组别的平均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是所有组别中最高,其次是大豆油、粟米油。除了单元不饱和脂肪酸,椰子油亦是平均多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组别。
椰子油组别的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
椰子油组别的平均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但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是众多组别中最高,其次是调和油、米糠油。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最低的组别是芥花籽油、葵花籽油。
大豆油样本及葡萄籽油组别的反式脂肪酸含量偏高
是次测试中,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最高的组别是大豆油,其次是葡萄籽油、粟米油和米糠油。全部椰子油样本不含反式脂肪酸。特级初榨橄榄油组别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克,而橄榄油、牛油果油及芥花籽油组别的平均反式脂肪酸含量也很低。
不同类型的食油营养素含量请参考下图:
三、消委会公布的烟点测试结果
食油在一个特定温度下会开始冒烟,这个温度叫「烟点」。烹调的时候,应选择高于烹调温度的食油,避免产生大量油烟。
此次测试中,烟点最高的食油组别是大豆油(234℃,但此组别只有1款样本);平均烟点第二高的食油组别是粟米油(231℃),其次是茶花籽油(222℃)及芥花籽油(218℃)。
平均烟点最低的食油组别是牛油果油(172℃),其次是椰子油(179℃)。然而,相同组别的食油样本之间的烟点会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具体取决于配方和制造工艺。也就是说,比如同样是牛油果油,它的平均烟点最低,但在该类型中会有个别例子烟点是较高的。 所以大家购买食油的时候,应注意看商品说明。
食油小常识:小心高温烹调!!
关于选择高温烹调使用的食油,消委会会访问了脂肪及食油方面的专家,香港理工大学应用生物及化学科技学系姚钟平教授。
Q: 一般油炸或烘焗的温度下,应怎样选用食油?
A: 食油主要成分(甘油三酸酯)中饱和脂肪酸及单元不饱和脂肪酸相对较耐高温,不易在长时间加热后变质,但摄入饱和脂肪酸可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不宜过量食用饱和脂肪酸含量高的食油。
烘焗时食油一般不会重复使用,因此变质风险较小。油炸时食油如需作多次重复使用,则建议使用单元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食油。
另外,所选食油的烟点应高于烹调温度。当烹调温度高于烟点时,食油会冒出油烟,而过量吸入油烟可影响健康。
Q: 油炸之后,怎样判断是否需换食油?用过的油可否重用?
A: 如出现以下情况,建议将食油弃置并及时更换食油:
·当油炸用食油颜色明显变深。
·出现明显油膉味。
·于油炸温度出现冒烟或油炸时出现不易消散的奶白色泡沫。
消委会给消费者的意见
- 选购食油时,要留意配料表的成分,以免购买了成分与产品名称不符的食油。
- 选择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酸,而饱和脂肪酸及反式脂肪酸较少的食油,但要注意的是不饱和脂肪酸仍属脂肪,长期过量食用可令体重增加。
- 高温烹调时应选择烟点高的食油,但建议应减少使用高温多油的方法烹调食物,减少摄入较高脂肪及高温下产生的有害物质
- 建议考虑选用橄榄油、牛油果油等带有独特的味道的食油,或其他无太大味道的食油。
*资料来源:香港消费者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