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間醫療中心牌照:DP000305

幽門螺旋菌是否會導致胃癌?

 

幽門螺旋菌是一種生存於胃部和十二指腸黏液層的細菌。全球約有44億人受幽門螺旋菌感染,而亞洲多個地區包括香港的感染率達55%。所以該疾病很常見。

 

幽門螺旋菌有多種感染途徑,例如:進食受細菌污染的食物或水;與任何感染幽門螺旋菌的人進行口對口接觸;在醫學研究中發現,幽門螺旋菌會通過食物傳播,所以有很多病人的家庭成員亦同時感染播,亞洲人感染的機會較西方人高,相信與亞洲人多與家人朋友同桌用膳有關;如果碰觸到受感染者的體液或糞便,也可使人感染此菌。

 

幽門螺旋菌能引致胃壁發炎,病人會感到胃痛或噁心。如果不及時治療,長期攜帶幽門螺旋菌的病人更易患上慢性胃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多達90%的十二指腸潰瘍和70-75%的胃潰瘍是與幽門螺旋菌感染有關。

 

雖然對於「幽門螺桿菌感染是否直接導致胃癌」,多年來一直存在爭議,但研究發現,受幽門螺旋菌感染的病人更易患上嚴重慢性萎縮性胃炎,引致胃癌。

 

在2015年,胃癌在本港最常見的癌症中排第六位。男性與女性患者的比率約為1.4比1。並在本港致命癌症中居第四位。胃癌的常見症狀包括消化不良、上腹疼痛、噁心、嘔吐、嘔吐出混有血液的嘔吐物、食慾不振、體重下降及身體疲倦。假如有以上病徵,巿民應及早看醫生和進行胃鏡檢查。

 

為預防或降低患胃癌的風險,醫生建議市民飲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減少食用加工肉製品或用鹽醃製的食物、恆常運動。

 

如果患上幽門螺旋菌,醫生會處方包含一種質子泵抑製劑和兩至三種抗生素的三聯治療。病人服用完抗生素,醫生會再次檢查幽門螺旋菌,確保藥到病除。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

 

 

查看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