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功能失調
不少人都有胃痛情況,但做了很多檢查,例如驗血、照胃鏡、做掃描等都找不出病因,食胃藥亦得不到幫助,究竟是什麼原因呢?本港約一成人患有「功能性胃失調」,患者有中上腹或腸胃不適的徵狀,包括上腹痛、作悶、胃脹、食慾不振、反酸、噯氣等。
病因
研究發現腦部與腸胃分裂自同一組細胞,共用同一類神經傳遞物質。所以,情緒壓力與胃功能失調息息相關;當壓力大、情緒差時,便很容易會引發腸胃不適,胃功能失調可能與以下情況有關:
咀嚼太少 :
不能有效咀嚼食物。
缺乏運動 :
平日少做運動,令腸道活動減慢。
精神緊張 :
當精神緊張而呼吸急速時,往往吞入大量空氣,引致胃氣脹。
不良生活習慣 :
暴飲暴食、飲食不定時、吸煙和酗酒。
長者生理改變 :
唾液、胃液、消化酵素、和膽汁減少,影響消化功能。
感染幽門螺旋菌:
幽門螺旋菌能引致胃壁發炎,病人會感到胃痛或噁心。
如何診斷?
要治療胃痛,首要是找出胃痛的原因。要注意的是,上腹不適未必一定是等於胃病引起。其實,胃部周圍還有很多器官,假如他們出現問題,都可能引起上腹不適。例如十二指腸潰瘍、胃酸倒流、膽結石、肝臟或者胰臟有腫瘤等疾病的病徵,往往會很容易和胃病混淆。所以假如胃痛持續,還是應該及早求醫,找出病因並作出治療。
治療方法
若被診斷為胃功能失調,治療首以舒緩病徵為主。初步的治療包括降胃酸、幫助消化等藥物,但一般只有約兩成的病人有效。近年研究發現抑鬱藥有助減輕痛覺神經的敏感度,令胃功能失調情況得到改善。副作用包括口乾、便秘、視力模糊、渴睡等等。病人在接受抗抑鬱藥治療前,須經醫生評估,並在監督下用藥。
預防方法
市民應該注意飲食健康、調整生活方式,有助於預防腸胃疾病的風險。在醫學研究中發現,幽門螺旋菌會通過食物傳播,所以病人的家庭成員亦比較容易受感染,亞洲人感染的機會較西方人高,與亞洲人多與家人朋友同桌用膳有關。
另外,醫生建議市民飲食均衡,多吃水果和蔬菜、避免飲酒、減少食用加工肉製品或用鹽醃製的食物、恆常運動。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