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幾耐照一次最好?
大腸癌是香港最常見的癌症
大腸癌是本港最常見癌症之一。本港數據顯示,在2018年,因大腸癌而住院病人出院及死亡的數字為35,131人次,佔所有因癌症而住院的總人次為15.1%。因大腸癌而死亡的人數為2,314,佔所有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為15.9%,男性及女性的粗死亡率按每十萬個別性別人口計算分別為38.4及24.9。
大腸癌之風險因素
跟其他癌症一樣,有一些風險因素會導致大腸癌,而這些因素亦會因人而異。事實上,許多大腸癌的風險因素均與飲食和生活習慣有關,如果您有下列任何一種因素,代表患上大腸癌的風險比一般人高。
- | 飲食中纖維含量不足,進食大量紅肉和加工肉食 | - | 缺乏體能活動 |
- | 肥胖人士 | - | 飲酒 |
- | 吸煙 | - | 其他風險因素,例如:50歲或以上男性 |
- | 帶有遺傳性的腸病,例如:家族性大腸腺瘜肉病或連氏綜合症(Lynch Syndrome;舊稱遺傳性[非瘜肉]結腸癌綜合症) | - | 大腸長期發炎,如潰瘍性結腸炎 |
- | 過往有大腸瘜肉 | - | 有腸癌家族史,尤其是直系親屬,如父母、兄弟姊妹或子女,曾患大腸癌 |
大腸內窺鏡檢查可以預防腸癌
腺瘤-癌次序論指出:正常的細胞經過多次突變,由正常的粘膜變化成腺瘤瘜肉,再由腺瘤瘜肉轉變成腸癌。食物及環境因素都有機會導致基因突變,癌變的過程長達十年或以上。超過九成的腸癌是由腸壁內的良性腺瘤瘜肉及鋸齒狀腺瘤慢慢演變而成,清除良性腺瘤瘜肉可防止真正癌症發生。
大腸內窺鏡檢查是否需要每年一次?
根據每個人的腸道健康狀況不同,大腸鏡檢查的頻率需要考慮一些因素,包括腸鏡檢查前腸道準備是否合格、評估罹患腸癌的風險高低、是否有大腸癌家族史,每次腸鏡檢查結果是否有瘜肉或腸道內潰瘍等。
- 若屬於高風險人士或是腸道清潔程度不佳,建議隔1至2年就應再檢查一次或諮詢醫生意見,以免有之前未見或新生的瘜肉;
- 若為低風險人士,或前次腸道檢查時,腸道清潔乾淨且結果正常,大腸鏡檢查的間隔時間可以為5年或以上;
- 若患者情況介在這兩者之前,或不確定自己前次的腸鏡狀況者,建議根據個人狀況向專科醫生諮詢,並制訂合適的大腸鏡複診規劃。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