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仔入水」怎麼辦?處理不當恐令耳朵發炎
於耳鼻喉科專科求診的病人中,不少病人因「耳仔入水」引起耳朵疼痛及耳仔有「塞咗」的感覺,嚴重時可能發生耳鳴、影響到聽力下降。其中不少病人診斷為「中耳炎」。
水上活動易令耳受傷
玩水上活動的年輕人較多,發生「游水耳」引致外耳道發炎十分常見,原因是當耳朵入水時,本身積聚的耳垢會發大,有機會發生霉菌或細菌感炎,引致外耳道發炎。如果是不慎跌落水面,水的衝力很大,當時沒有配戴水上活動專用的耳塞,有機會導致耳朵大量入水,令耳垢撞入耳朵,嚴重時可能發生耳膜穿孔。
沖涼洗頭亦可能令「耳仔入水」
如果在沖涼、洗頭時,不慎耳朵入水,亦可能出現發炎問題。市民亦無需用「沐浴露沖洗耳朵」,反而有機會增加耳仔入水機會,加上沐浴露中始終含有化學物,如果殘留在外耳道,日積月累更有可能引起外耳炎。
「耳仔入水」可以用棉花棒「索水」嗎?
市民需要留意的是,如果「耳仔入水」,一定要避免用棉花棒深入耳道、挖耳朵。如果用棉花棒、耳挖或其他硬物在耳道內轉動,不僅無法幫助排水,甚至可能傷及耳道皮膚,有機會導致外耳炎。建議市民,沖涼後,用棉花棒於比較外圍的位置「索水」,耳內的水較易蒸發,配合風筒,調較至涼風,短暫吹外耳道即可。
側頭、單腿跳有助水流出
倘若「耳仔入水」,可以側頭、把耳廓向上後方拉,讓水從外耳道自然流出,用乾淨的紙巾或棉花吸乾流出來的水。又或配合單腿跳,使水向下從外耳道流出。
不可用力敲打頭部「將水拍出」
如果耳道入水,不建議用力敲打頭部、加快排出水分,但一旦用力不當,有機會令頭頸部位的組織受傷,甚至出現更加嚴重的問題。
游水應配戴耳塞
醫生提醒市民,應避免耳朵經常入水,因為耳道若反覆入水,容易誘發中耳炎,特別是游水時可配戴耳塞,可減少耳道進水。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