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腸炎】盲腸炎延醫隨時會有併發症!吃飯後運動真的會得盲腸炎?一文拆解盲腸炎成因+破解迷思
盲腸炎是一種非常普遍的腹部急症,無論老中青幼也有可能患上。盲腸炎必須及時醫治,否則可能會導致腹膜炎等嚴重問題,便需要進行手術治療。盲腸炎單靠症狀並不容易診斷,因此很多人腹部不適時,往往忽略了盲腸炎的可能性,導致錯過黃金治療期,進而引發其他併發症。
盲腸炎是等於闌尾炎?
闌尾炎才是正確的醫學名詞,而盲腸炎是一個常見的俗稱。闌尾是一個長約10公分的盲管,連接於盲腸末端。闌尾炎是指闌尾發炎,是一種常見的腹部急症。由於盲腸和闌尾位置接近,所以民眾常誤以為盲腸就是闌尾炎的發炎部位。但實際上,闌尾是連接在盲腸末端的一個小管子,而不是盲腸本身。盲腸炎主要是由於憩室發炎引起,而闌尾炎則是因盲腸交接的出口阻塞所致。
爲何會出現盲腸炎?
目前,盲腸炎在醫學界仍未有一個確定的成因,但一些高危因素可能導致盲腸炎的發生:
1. 盲腸阻塞
最常見的原因是盲腸內的淋巴組織(盲腸扁桃體)發炎,導致阻塞。此外,細菌感染、硬化的糞便或其他異物也可能引起阻塞。
2. 細菌感染
盲腸內的細菌感染也是一個常見的原因。當盲腸內的細菌繁殖過快或細菌感染蔓延到盲腸壁,就會導致發炎和盲腸炎的症狀。
3. 淋巴組織腫脹
盲腸內的淋巴組織可能因為感染或其他原因而腫脹,進而導致阻塞和發炎。
4. 腸道細菌失衡
腸道內的細菌平衡受到干擾,可能會導致盲腸炎。這可能是由於長期使用抗生素、飲食不良或其他腸道疾病引起的。
5. 遺傳因素
一些研究表明,遺傳因素可能與盲腸炎的發生有關。如果家族中有其他人患有盲腸炎,個人患上盲腸炎的風險可能會增加。
盲腸炎的常見症狀
盲腸炎的症狀與其他腸胃疾病相近,患者一般會忽略了盲腸炎的可能性。因此,若懷疑自己患上盲腸炎,應儘快向醫生查詢並進行檢查。
早期症狀:
- 腹部疼痛: 通常從腹部右側開始,靠近肚臍附近。疼痛會逐漸加劇,並持續較長時間。有些人則可能會在腹部右側下方,靠近髖骨的位置感覺到疼痛。
- 噁心和嘔吐: 伴隨腹部疼痛出現,但可能不是所有患者都會出現。
- 食慾不振: 胃口變差,不想吃東西。
- 發燒: 體溫略微升高,通常在 37.5°C 到 38.5°C 之間。
- 腹瀉或便秘: 腸道蠕動受影響,可能出現腹瀉或便秘。
後期症狀:
- 疼痛加劇: 疼痛範圍擴大,甚至會擴散到整個腹部。
- 壓痛: 觸摸腹部右側時,會感到疼痛,特別是在麥氏點 (McBurney's point),即右髂前上棘與肚臍連線的中點。
- 反彈痛: 醫生壓迫腹部後放手,疼痛會加劇。
- 腹脹: 腹部感覺脹滿。
- 呼吸急促: 呼吸困難。
- 疲倦: 精神不振,感到疲勞。
如何診斷盲腸炎?
醫生首先會為病人進行腹部檢查,用手按壓病人腹部,檢查有否出現疼痛或其他異常。此外,也會進行血液檢查以查看白血球數字,若出現過高的情況便代表身體有發炎的部分。醫生也可能會進行尿液測試,以排除其他引起腹部疼痛的可能性。
除了以上的基本檢查,為提高準確性,醫生也會為病人進行影像學檢查。例如,腹部超聲波檢查可以查看盲腸是否腫大、是否有阻塞或其他異常情況;CT掃描則能提供更詳細的腹部影像,幫助醫生確診盲腸炎並排除其他可能的疾病。
盲腸炎一定要做手術嗎?如何治療?
盲腸炎通常需要進行手術治療,因為這是目前最有效的處理方式。盲腸炎的發作通常伴隨著急性腹痛、噁心、嘔吐和發燒等症狀,如果不及時處理,可能會導致嚴重的併發症,如腹膜炎或敗血症,甚至危及生命。
目前,盲腸炎的主流治療方法是進行闌尾切除手術。這種手術可以通過傳統開腹手術或微創手術(腹腔鏡手術)進行。微創手術通常涉及在腹部開幾個小孔,並使用特別的器械進行手術,這樣可以減少術後疼痛和恢復時間。手術通常在發病後的24小時內進行,以避免闌尾穿孔的風險。
破解迷思:吃飽飯後馬上運動會得盲腸炎?
答案:盲腸炎的成因在醫學界仍是一個謎題,所以吃飯後運動會導致盲腸炎這個説法並沒有得到科學證據支持,純屬謠言。但若已確診患上盲腸炎,便不要吃飽後馬上運動,這將加劇腹痛或不適。
若感到腹部不適或疼痛,應該及時就醫,以便進行評估和確定病因,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評估並接受適當的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