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癌一年奪取超過2000港人命!大腸鏡預防勝過治療。大腸鏡檢查流程是怎樣的?費用多少?
大腸癌是本港市民患癌第二大殺手,於2021年開始增加接近6千位新患者,一年奪取接近2千條性命。鑒於患癌風險十分高,及早進行大腸鏡檢查事關重要。但大腸鏡檢查多久需要做一次?我們請來外科專科醫生,為各位説明大腸鏡檢查的資料,講解大腸鏡檢查流程、檢查項目、費用及注意事項等。
誰最需要照大腸鏡?大便習慣改變要檢查?
外科專科醫生表示大腸鏡檢查的目標是找出未長成腸癌的腺瘤瘜肉,及早切除,這可以避免癌症發生。若你有以下現象便建議儘早接受檢查:
- 50歲或以上的人士
- 大便習慣改變,甚至出現血便的情況
- 常腹痛、腹脹
醫生建議,市民若出現任何徵狀,應及早尋求醫生的意見,不應只透過網上資訊自我判斷是否須要照腸鏡。
大腸鏡檢查不只驗出大腸癌,更可驗出痔瘡
醫生表示,大腸鏡還能診斷以下病症:
- 大腸瘜肉,大多數大腸瘜肉能在內窺鏡檢查同時切除
- 潰瘍性結腸炎
- 慢性炎症性腸道疾病
- 憩室病
- 痔瘡
大腸鏡常見問題解答
不少市民對於大腸鏡檢查都有許多疑問,以下是醫生的解答:
常見問題 | 解答 |
1. 大腸鏡多久檢查一次? | 答:本港衛生署建議,年紀届滿50歲或以上人士應該每5年便進行一次大腸鏡檢查。 |
2. 做大腸鏡檢查需要住院嗎? | 答:絕大部分的腸鏡檢查是不需要住院的,但部分患有較嚴重長期病、重度肥胖、或患心臟病人士就可能有需要留院,市民可按照自身情況向醫生查詢。 |
公立醫院及私家醫院做大腸鏡檢查有什麽分別?
目前在香港,政府醫院、私家醫院及日間醫療中心均提供大腸內窺鏡服務。這三類的機構在服務詳情及價格上均有分別。
私家醫院 | 公立醫院 | 日間醫療中心 | |
輪候時間 | 可按病人需要彈性處理 |
>1年,甚至更長時間 |
可按病人需要彈性處理 |
收費 | 相對昂貴,個別醫院附有不同形式服務及藥物收費,逐項計算 | 有相應政府資助 | 介乎政府與私家醫院之間 |
可否安排留院 | 可以按照病人需要作出自費留院安排 | 沒有 | 沒有 |
大腸鏡收費昂貴嗎?有資助嗎?
目前政府推行「大腸癌篩查計劃」,資助沒有大腸癌症狀的市民每2年接受大便隱血測試。如測試結果呈陽性,參加者會獲轉介接受政府資助的大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收費涉及不同項目,如在進行大腸瘜肉切除的程序上,牽涉到化驗費及儀器費等。因此,市民在進行大腸鏡檢查前須詳細了解清楚有關檢查所需的費用詳情,包括醫生費、手術室費、化驗費、麻醉師費用及麻醉方式、儀器費、病房費和雜費等。你也可請醫療機構按照你的情況大約估算大腸鏡的預算費用。
大腸鏡檢查是其中一種腸鏡檢查。
腸鏡主要分爲兩種——大腸鏡檢查和乙狀結腸鏡檢查。
大腸鏡檢查 | 乙狀結腸鏡檢查 | |
檢查範圍 | 檢查整個結腸和直腸,包括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 | 僅檢查結腸下半部分,包括直腸和乙狀結腸,範圍相對較短。 |
檢查深度 | 可以檢查整個結腸和直腸,深入到盲腸。 | 僅能檢查直腸以及乙狀結腸部分,無法檢查上半部分的結腸。 |
檢查過程 | 插入一根柔軟且可彎曲的管狀儀器(內窺鏡)進入大腸,以檢查結腸和直腸的內部,檢測和診斷結腸瘜肉、腫瘤、炎症性腸病等疾病。 | 使用一根管狀儀器(內窺鏡)經肛門進入直腸 |
可切除瘜肉嗎? | 可以 | 可以 |
不適感 | 沒有,一般會在麻醉情況下進行 | 少許,由於麻醉範圍比較小,不會使用麻醉劑 |
適合人士 | 適用於大便潛血檢查呈陽性反應和下消化道有出血情況的患者,大多數病人都適合進行。 | 不宜接受麻醉風險、過往手術可能導致腸道嚴重沾黏、因腎臟問題不適合飲用清腸劑、直腸肛門方面有特定問題、以及不宜做全大腸鏡的患者 |
若有任何關於大腸鏡的疑慮,請向醫生咨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