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間醫療中心牌照:DP000305

任何年紀都有可能患上盆腔炎!盆腔炎可導致不孕 醫生拆解成因+高危風險+治療方法

提起婦科最常見的疾病,盆腔炎也是其中之一,每年大約有1.5%的女性會患上盆腔炎,任何年齡的女性也有機會中招。既然盆腔炎如此普遍,大家更加需要了解其成因、高危因素以及相關治療方法,今回有請香港專科婦產科專科醫生與大家分享。

 

什麽是腔炎?

盆腔炎(PID, Pelvic Inflammatory Disease)是指女性的子宫、輸卵管和卵巢的感染。急性盆腔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起,常見的致病原有淋病雙球菌(Neisseria gonorrhoeae)與砂眼披衣菌(Chlamydia trachomatis)等。當陰道受到細菌感染時,子宮頸黏液結構會受到破壞,細菌便會入侵子宮内膜,擴散至整個盆腔,造成盆腔炎。若不及時治療,很有可能會反復發作,日後不孕的機會率高達三成,也會增加宮外孕的風險。

 

盆腔炎有什麽症狀?

盆腔炎的初期症狀可能十分輕微,容易令人忽略。醫生 遇過不少患者直到後期出現盆腔疼痛、宮外孕或無法懷孕的狀況時,才意識到自己曾經患上盆腔炎。以下是一些常見的症狀:

  • 持續性下腹部疼痛
  • 骨盆腔疼痛
  • 性交時感到骨盆深處疼痛
  • 尿頻或小便時疼痛
  • 經期和性交後出血
  • 陰道分泌物不尋常地增多,尤其是黃色、綠色或有臭味的
  • 分泌物如「豆渣」般黏稠
  • 發熱/發冷
  • 發燒
  • 頭痛
  • 食慾不佳、噁心
  • 腹脹腹瀉

 

若發現自己有以上症狀,請儘快向醫生查詢,以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什麼原因導致盆腔炎?有什麽高危的因素?

盆腔炎是由細菌導致,例如衣原體或淋病等,主要經由無保護的性行爲而引致。在月經期間、分娩期間、墮胎或流產後,由於子宮頸受到一定程度的破壞,也會導致細菌更容易進入體内。

患上盆腔炎的高風險因素:

•    陰道、子宮頸曾受到感染

•    流產後

•    經常清洗陰道

•    性伴侶較多

•    手術後出現細菌感染

•    有性傳播感染病史(如曾感染淋病、砂眼衣原體等性傳染病細菌)

•    長期服用抗生素

•    使用子宮內避孕裝置

 

盆腔炎的併發症

若患者延遲接受治療,盆腔炎可能會對女性的生殖器官造成長遠的影響,輸卵管有可能因此而堵塞,導致不孕的情況。根據調查,每10名盆腔炎的患者便有1位因此而不孕,同時盆腔炎也會增加宮外孕的風險。另外,若導致盆腔炎的細菌在盆腔内擴散,便可能造成盆腔膿腫。此外,嚴重的盆腔炎甚至會導致盆腔腹膜炎,可能導致長期慢性腹痛。醫生 指出盆腔炎屬於高復發性的疾病,容易反復發作,令腹痛持續地出現。

 

一旦懷疑自己患上盆腔炎,便需要儘早咨詢醫生,尋求協助。

 

如何診斷自己是否患上盆腔炎?

首先,醫生會為病人進行腹部和陰道檢查,評估盆腔是否有任何異物、發炎或腫脹等情況。如發現子宮頸附近有黃色濃稠的分泌物,便會抽取一些分泌物作種菌化驗。此外,醫生也可能會檢查病人的血液樣本,查看白血球數字是否有過高的現象。病人也會進行尿液樣本測試,用作排除懷孕及尿道炎的可能性。

 

如何治療盆腔炎?

由於盆腔炎是由細菌感染引致,如病人確診盆腔炎,便需要服用抗生素,一般療程為2星期。患者需要嚴格遵從醫生的指引,將抗生素全部服完。醫生 提醒,若提早停藥或不定時服藥,會有復發的風險。若進行超聲波掃描檢查後,發現盆腔有膿腫,便需要儘快進行手術以除膿及清洗腹腔,防止細菌繼續增生並擴散至身體各部分。

 

盆腔炎手術通常採用微創腹腔鏡方式進行,但若果盆腔炎出現擴散情況而導致骨盆腔及腸沾黏嚴重,便有機會改爲傳統開腹手術治療。

 

日常生活中如何預防盆腔炎?

正所謂預防勝於治療,以下是醫生 建議日常生活中的預防方法:

  1. 遵循安全性行為準則:如佩戴安全套,正確使用安全套可以減少性傳播感染的風險,如淋病和砂眼衣原體感染。
  2. 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定期進行婦科檢查可以幫助早期發現盆腔炎或其他婦科問題,使患者能及早接受治療。
  3. 避免陰道沖洗:避免使用陰道沖洗劑或灌洗器,因為這可能破壞陰道的正常菌群平衡,增加感染的風險。
  4. 避免多個性伴侶:與多個性伴侶發生性行為會增加感染盆腔炎的風險。保持單一穩定的性伴侶關係可以減少感染的可能性。
  5. 如患有盆腔炎或性傳播感染,應定期與伴侶接受檢查。
  6. 注意個人衛生。

 

查看免責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