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癌
1. 甲狀腺癌有哪些高危因素?
甲狀腺癌的高危因素有很多,主要包括遺傳、接觸高強度放射線、性別與年齡、環境因素、甲狀腺疾病病史及生活方式等。在遺傳因素方面,若家族中有甲狀腺癌病史,特別是髓樣甲狀腺癌,則遺傳的風險增加。放射線因素指的是童年時期曾接受頭頸部放射治療或生活在高輻射環境中,均會提高風險。性別與年齡上,女性患病機率是男性的三倍,而40歲以上人士會有更大風險。環境因素如長期接觸某些化學物質(如氯代烴和苯並芘),也可能增加罹患風險。此外,曾經患有甲狀腺結節或甲亢,以及有攝入高碘、吸煙和不健康飲食習慣,都被認為是潛在的危險因素。超重或肥胖都可能提高發病風險。
2. 甲狀腺癌有哪些常見症狀?哪些又最易被忽略?
常見症狀
- 頸部腫塊:最常見的徵兆是頸部出現可觸及的腫塊,這可能是甲狀腺腫瘤或淋巴結腫大。
- 聲音沙啞:聲音變得嘶啞或難以發音,這可能是因為腫瘤壓迫喉嚨或神經。
- 吞嚥困難:隨著腫瘤增大,患者可能會感到吞嚥困難。
- 呼吸困難:腫瘤可能壓迫到氣管,導致呼吸不順。
- 持續咳嗽:沒有感冒卻長期咳嗽不止,可能是甲狀腺癌的徵兆。
- 胸部不適:有些患者會感到胸部不適或疼痛。
- 不明原因的骨頭痛:如果癌症已經轉移,可能會出現骨頭疼痛。
易被忽略的症狀
- 頸部壓迫感:在早期階段,患者可能感覺到頸部有壓迫感,但不一定會重視。
- 輕微的聲音變化:初期的聲音變化可能被誤認為是普通的喉嚨問題。
- 疲勞和體力下降:這些症狀常見於許多疾病,容易被忽略。
- 體重變化:無法解釋的體重減輕或增加也可能是潛在的警訊。
3. 你遇過最年輕的患者幾歲?分享一下該個案?
遇過最年輕的病人為年僅25-26歲的女士,本身沒有相關病史,也未感到任何不適。然而,在進行超聲波身體檢查時,突然發現甲狀腺兩邊有細小的結節。隨後替病人做微針穿刺,經過細胞化驗後確診為甲狀腺癌症。如今,很多早期甲狀腺癌症毫無先兆或病徵,往往靠身體檢查才會發現,趨勢亦越來越常見。該病人最後進行甲狀腺切除及放射性碘治療,完成所有治療後,對日常生活沒有太大影響及後遺症,只需要定期照超聲波觀察、跟進、驗血和長期服用甲狀腺素。
4. 你還遇過哪些特別個案?談談由發現病徵、影響、求診、治療、後遺症等。
曾經遇過一個特別的病例,一位年約50多歲的中年男士和太太前來求診。太太發覺先生睡覺時鼻鼾聲有轉變,特別是左側睡覺時鼻鼾聲特別大,但病人自己沒有感到任何不適。進行超聲波檢查後,發覺他左邊有結節,頸部外觀上沒有任何腫脹,檢查確定結節位於鎖骨以下。完成甲狀腺手術並移除了結節後,能得以順利康復,並沒有產生任何後遺症。這個案例說明,有時病人自身未必能察覺症狀,而是由旁人觀察出來的。
5. 網傳甲狀腺癌「無咁惡」、被稱為「最溫和癌症」,正確嗎?
關於甲狀腺癌被稱為「最溫和癌症」的說法,主要是因為其死亡率相對較低,且大多數患者能康復良好。在香港,雖然甲狀腺癌的發病率高,但死亡人數僅占少數,例如2017年僅有61人因甲狀腺癌去世。這種癌症中,約90%屬於分化良好的類型,如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這些類型通常生長緩慢,且對治療反應良好。
此外,甲狀腺癌的早期症狀不明顯,許多患者在診斷時已經處於早期階段,這使得及時治療變得更為有效。切除手術是主要的治療方法,患者在手術後通常需要終生服用甲狀腺荷爾蒙以維持身體功能。因此,儘管甲狀腺癌是一種癌症,但由於其特性和治療效果,使其被認為是相對溫和的癌症。
6. 甲狀腺癌有哪些治療方式?選擇不同方式的考慮因素是?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式主要包括手術、放射治療、化療、標靶治療等。選擇不同治療方式時,需要考慮多個因素,包括患者的年齡、健康狀況、腫瘤的類型和分期等。
治療方式
1. 手術治療
- 全甲狀腺切除:適用於較大或多發性腫瘤。
- 部分切除:適用於小型腫瘤或低風險患者。
2. 放射治療
- 放射性碘治療:對於分化型甲狀腺癌(如乳頭狀癌和濾泡狀癌),術後可使用放射性碘來消除殘留的癌細胞,因為這些細胞能夠攝取碘。
- 外部放射治療:可用於未分化癌或其他無法進行手術的情況。
3. 化療
- 通常不作為一線治療,但在某些高風險或晚期病例中可考慮使用。
4. 標靶治療
- 對於無法進行手術或已轉移的甲狀腺癌,標靶藥物(如Sorafenib和Lenvatinib)可用於控制病情。
選擇考慮因素
- 腫瘤類型: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如乳頭狀癌、濾泡狀癌、髓樣癌和未分化癌)對應不同的治療策略。
- 腫瘤分期:早期發現的甲狀腺癌通常康復較好,治療方案也相對簡單。
- 患者年齡與健康狀況:年輕患者通常能承受更積極的治療,而老年患者可能需要更保守的策略。
- 患者意願與生活質量:患者對於治療的接受度及對生活質量的影響也是重要考量。
7. 甲狀腺癌復發率高嗎?
甲狀腺癌的復發率相對較低,但仍然存在一定風險,約有7%至23%的患者在治療後會復發。不同類型的甲狀腺癌復發率各異:乳頭狀甲狀腺癌的復發率約為5%至10%,濾泡狀甲狀腺癌為10%至20%;而髓樣甲狀腺癌的復發率較高,可能達到30%至50%。未分化甲狀腺癌則因其侵襲性強,復發率極高。對於某些高危患者,如腫瘤類型較為侵襲性或已擴散者,復發風險更大。因此,定期追蹤和檢查對於早期發現復發情況至關重要。
8. 甲狀腺癌患者一般存活率多少?
甲狀腺癌的存活率通常相對較高,患者在診斷後五年有超過90%的人仍然生存。不同類型的存活率有所差異:乳頭狀癌的五年存活率超過95%,而濾泡狀癌約為80%以上。至於髓樣癌的五年存活率在60%至80%之間,而未分化癌則是最具侵襲性的類型,其五年存活率低於10%。存活率受多種因素影響,包括腫瘤的類型和分期、患者的年齡及健康狀況,以及治療方式。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有助於提高康復效果,年輕且健康的患者更能承受治療,從而增加生存機會。採用有效的手術和放射性碘治療也能顯著提升存活率。
9. 康復者通常有哪些後遺症?通常往後生活要如何調整?
甲狀腺癌康復者可能會面臨一些後遺症,這些後遺症的程度和類型因人而異。以下是一些常見的後遺症及生活調整建議。
10. 常見後遺症
甲狀腺功能亢進或低下:手術或放射治療後,部分患者可能出現甲狀腺激素分泌過多或不足的情況。
聲音沙啞:手術可能影響到聲帶,導致聲音變得沙啞或無法正常發聲。
頸部僵硬或疼痛:手術後可能會感到頸部不適或活動受限。
焦慮和抑鬱:面對癌症診斷和治療過程,許多患者可能經歷心理健康問題。
體重變化:由於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可能經歷體重的顯著增加或減少。
11. 生活調整建議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甲狀腺功能測試,以監測激素水平並及時調整治療方案。
飲食調整:保持均衡飲食,攝取足夠的碘、蛋白質和維生素,以支持甲狀腺健康。
運動習慣:適度運動有助於改善心理健康和身體狀況,可以選擇輕鬆的運動如散步、瑜伽等。
心理支持:尋求心理諮詢或加入支持小組,以應對焦慮和抑鬱情緒。
充分休息:確保獲得足夠的休息和睡眠,以促進身體及早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