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狀腺?大頸泡?女性要特別留意 尤其是孕婦及有意生BB 的準媽媽!
甲狀腺疾病是什麼?
甲狀腺疾病在香港非常常見,是第二常見的內分泌系統疾病,僅次於糖尿病。30至50歲的女性是高風險人群。常見的甲狀腺疾病包括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良性甲狀腺結節和甲狀腺癌。
甲狀腺疾病與媽媽們有什麼關係?
羅中佑醫生強調,甲狀腺荷爾蒙對於胎兒的腦部發育非常重要。如果懷孕期間孕婦缺乏足夠的甲狀腺荷爾蒙,可能會影響胎兒的腦部發育。幸運的是,現在香港的公立和私立機構都會在產前檢查中強制檢查孕婦的甲狀腺荷爾蒙,所以只要做好產前檢查,就不必擔心這個問題。
另外,一些甲狀腺疾病的患者可能需要切除整個甲狀腺,這樣身體就無法再產生甲狀腺荷爾蒙,需要依靠口服甲狀腺素。因此,孕婦必須按照醫生的指示服用口服甲狀腺素,并定期檢查血液中的甲狀腺荷爾蒙水平,以確保胎兒的腦部發育不受影響。
部分用於治療甲狀腺疾病的藥物可能會影響胎兒的健康,甚至可能導致畸形或先天性器官結構缺陷。因此,如果患有甲狀腺功能亢進並正在服用抗甲狀腺口服藥物的女性打算懷孕或者已經懷孕,應該在懷孕前諮詢醫生,以確定是否需要調整藥物劑量或更換藥物。
甲狀腺疾病的成因是什麼?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通常由於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引起,這是一種免疫系統攻擊甲狀腺的疾病。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通常由於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炎、甲狀腺手術或放射治療等因素引起。
甲狀腺結節的成因多種多樣,包括良性腫瘤、囊腫、炎症或甲狀腺癌。
甲狀腺癌的成因目前尚不清楚,但某些因素,如家族史、輻射暴露和某些遺傳疾病,可能增加患甲狀腺癌的風險。
甲狀腺疾病的常見症狀是什麼?
甲狀腺功能亢進(甲亢)常見症狀包括心跳加快、體重減輕、焦慮不安、手顫、失眠、多汗和脫髮等。
甲狀腺功能減退(甲減)常見症狀包括疲倦、體重增加、記憶力下降、情緒低落、便秘、皮膚乾燥和頭髮稀疏等。
甲狀腺結節通常不會引起症狀,但在檢查頸部時可能會發現腫塊。
甲狀腺癌在早期通常沒有症狀,但隨著腫瘤增大,可能出現頸部腫塊、喉嚨不適、聲音變粗等症狀。
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甲亢的治療方法分為三類:
服用抗甲狀腺藥物,療程一般為12至18個月。然而,復發的機會較高。
放射碘治療,適用於病人服食抗甲狀腺藥物後出現敏感,或在完成足夠時間的口服藥物療程後仍未達到理想的治療效果。
手術治療,通常是最後的根治性方案。適用於以下情況:已接受口服藥物或放射碘治療卻仍然無效、多次復發的病例、頸部腫脹影響呼吸、懷疑惡性、格雷氏症(Graves’ disease)患者或病人眼部受到影響等。
甲減的治療方法:
由於甲減患者體內的甲狀腺素不足,因此可以透過藥物補充甲狀腺素。患者需要長期服藥並定期到醫院進行血液檢查,以確保甲狀腺素處於正常水平。
良性甲狀腺結節的治療方法:
如果結節對日常生活沒有影響,可以先觀察並定期覆診跟進。如果結節較大且影響呼吸或吞嚥,則需要治療。
治療方法包括傳統甲狀腺切除手術和甲狀腺射頻消融術。甲狀腺射頻消融術可以完整保留甲狀腺功能,術後不會留下疤痕,並且可以在日間診所使用局部麻醉進行。然而,如果存在多個結節且需要多次治療,則可能不適合此方法。
甲狀腺癌的治療方法:
主要依靠手術治療,根據個別情況切除部分或全部甲狀腺。如果癌細胞已擴散至頸部淋巴,則需要在手術中一併切除。
完成切除手術後,患者可能需要接受放射碘治療。在極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需要接受體外放射治療。
媽媽們平常可以如何預防患上甲狀腺疾病?
要預防甲狀腺疾病,羅中佑醫生表示除了接受身體檢查外,還需要注意碘的攝入量,過多或過少都不可取。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建議,健康的成年人每天的碘攝入量不應超過1,000微克。海帶是碘含量非常高的食物,每星期不應該超過一次煲湯或煮綠豆沙糖水。此外,紫菜、昆布、海產和蛋類食品也提供豐富的碘。
資料參考及授權自:
https://www.parentsdaily.com.hk/all/4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