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憩室症
大腸憩室是大腸壁外凸的小空腔或囊袋,大腸憩室常見於乙狀結腸中。
病因及風險因素
攝取纖維量太少可能與憩室症的致病有關。患者會出現糞便乾硬,排便時需要花更多力氣,使大腸內壓力增加,所以容易於腸壁較薄弱的地方發生大腸憩室。
憩室症的發生率與年齡有關,常見於40歲及以上的人士。此外,抽煙的人比不抽煙的人更容易患憩室炎。肥胖及某些藥物可能會增加憩室炎的風險,例如類固醇、鴉片類藥物、非類固醇消炎止痛藥,例如布洛芬和萘普生鈉。
大腸憩室症及憩室炎有何分別?
大部分憩室症的患者,症狀不明顯、或不會覺得不舒服,偶有發生輕微的腹部抽痛、腹脹和便秘。然而,大腸憩室症可能會引起炎症,即憩室炎。
憩室炎指憩室伴有發炎或感染,約10~25%的大腸憩室病會發生憩室炎,可能是因為大腸內壓力增加或硬的糞便卡住在憩室內,導致憩室的血流供應減少進而發生憩室炎。
憩室症和憩室炎的臨床症狀
憩室病的症狀可能包括:
- 病人最常出現下腹痛,可能於進食時或於進食後不久出現痛感並逐漸加劇(排便可緩解腸胃不適)
- 便秘、腹瀉或兩者兼有
- 有時會便血
如果憩室發生炎症(即憩室炎),患者可能會突然之間:
- 持續不斷、劇烈的腹痛
- 發燒,體溫超過38度
- 噁心、食慾不振、可能伴有嘔吐
- 大便中有黏液,或大便出血,或直腸出血
如何診斷是否患上憩室炎?
如果發現類似憩室炎的症狀,建議市民及時求診。 醫生會詢問病史(例如排便習慣、症狀、飲食、目前是否正在用藥),並進行身體檢查,有機會檢查腹部。
為了排除其他疾病,醫生可能會進行一項或多項診斷檢查,通常包括驗血和電腦掃描。如果患者有嚴重的直腸出血症狀,醫生會要求進行大腸鏡檢查以找出出血源。
憩室炎的併發症
憩室炎病例中約25%會發生並發症 。這些並發症包括:
憩室出血 | 憩室出血大部分發生在右側大腸,病患可能會解血便,也可能有較低機率轉變為更嚴重的出血性休克。 |
腹膜炎 | 憩室內的黏膜因糞石嵌塞,導致腸道組織慢性發炎形成膿瘍,最後甚至可能發生腸穿孔及腹膜炎。 |
瘻管 | 瘻管是兩個器官或大腸與皮膚間的不正常連結,當憩室炎的感染擴大到大腸外部,大腸即可能黏到附近的組織,相黏的組織被破壞並進一步形成瘻管。 |
腸阻塞 | 慢性憩室炎會導致腸梗阻,可能導致便秘、稀便、腹瀉、腹脹、腹痛。 |
治療
病人如果患上輕度的大腸憩室炎,可以多休息,改變飲食結構,或者使用抗生素治療。如果是急性大腸憩室炎,嚴重者可發展為腹膜炎及腸穿孔。此類情況需要手術。
預防
我們建議市民保持恆常的運動,促進腸道功能正常,降低大腸內的壓力。此外,多進食高纖維食物可以降低憩室炎的風險。富含纖維的食物包括:新鮮的水果,蔬菜和全穀類食品,可以幫助排便。
*以上資料僅供參考,實際情況或有差異,詳情請向主診醫生查詢。
資料參考: https://www.ncbi.nlm.nih.gov/pmc/articles/PMC31740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