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
| info@specialists.hk | 3405 8288 |
日間醫療中心牌照:DP000305

痔瘡治療方法大不同|了解痔瘡的種類|香港專科日間醫療中心

痔瘡治療需視乎患者是哪一種的痔瘡,從病徵、嚴重程度及痔瘡種類而影響醫生的選擇/建議,包括保守治療法及不同外科治療法,想了解更多痔瘡資訊可瀏覽我們的網站。

認識痔瘡

 

認識痔瘡

 

痔瘡問題,對某些人來說確實是難以啟齒,然而痔瘡是很普遍的肛門疾病,肥胖人士、平時久站或久坐的上班族、日常飲食纖維攝入不足、經常便秘、肚瀉的人,都有較高的風險患上痔瘡。形成痔瘡的確切成因暫未明確。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飲食上缺乏蔬果的食物纖維、長時間坐著、懷孕、年長,及遺傳因素可能增加患痔瘡風險。

 

痔瘡是非常普遍的肛門疾病,病人受大便出血,痔瘡脫出或肛門疼痛所困擾。而大便出血並非全因痔瘡引致,結腸直腸癌也有大便出血病徵,因此大腸內窺鏡檢查也包括在痔瘡治療過程裡。

 

痔瘡的成因

 

肛管上部的靜脈血管墊是正常人士都有的組織,如果血管墊發大出血或脫出,便稱為痔瘡。至於確切的成因,並未確實。長期便秘及長期用力排便,飲食習慣缺乏生果和菜的食物纖維,長時間坐著,懷孕,年長,及遺傳因素可能增加痔瘡形成。

 

痔瘡的風險因素包括:

 

  1. 年齡:年齡是痔瘡發生的主要風險因素之一。隨著年齡的增長,結締組織變得脆弱且容易受損,血管也容易擴張,這可能導致痔瘡形成。
  2. 長期便秘或腹壓增加:長時間的便秘或過度用力排便增加了肛門和直腸區域的壓力,這可能導致血管腫脹和痔瘡的形成。
  3. 過度用力排便:過度用力排便可能增加肛門和直腸區域的壓力,進而增加痔瘡的風險。
  4. 遺傳因素:某些人可能有家族遺傳痔瘡的風險。如果家族中有人患有痔瘡,那麼你也可能面臨較高的風險。
  5. 懷孕:懷孕期間,子宮擴大壓迫腹部和骨盆區域的血管,這可能導致痔瘡的形成。
  6. 長時間坐著或站立:長時間保持同一姿勢可能會影響血液循環,導致血液在肛門和直腸區域積聚,增加痔瘡的風險。
  7. 肥胖:肥胖增加了腹部壓力,可能導致痔瘡的發生。
  8. 飲食不良:飲食缺乏纖維、水分不足以及高脂肪和低膳食纖維攝入可能導致便秘和痔瘡的發生。

 

哪些人最容易患痔瘡?少吃蔬菜且容易便秘的人風險高嗎?

 

以下是引發痔瘡風險的因素和高危人群:

 

  1. 特定職業人士:例如司機、廚師、商人和長時間使用電腦的人。
  2. 不良飲食習慣:飲酒過量、嗜辛辣和刺激性食物會使肛門血管充血,阻礙血液回流;少吃蔬菜和水果導致攝取纖維不足,無法長期刺激直腸黏膜,進而引發痔瘡問題。
  3. 生活作息不規律:都市人常常熬夜,並且工作壓力大,容易導致便秘。長時間坐著或站立工作會減少腸道蠕動,減緩糞便排出速度,壓迫靜脈,使血管充血,血液回流不暢,導致痔瘡。
  4. 排便困難:長期便秘的人由於糞便在腸道停留過久,水分被完全吸收,導致大便乾硬。如果用力排便過度,會增加肛門壓力,長期下來可能引發痔瘡。
  5. 疾病因素:患有肝硬化、心臟病、發炎性腸疾病、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人比一般人更容易患上肛管發炎。此外,如果肛門受到感染,會刺激肛內皮膚和直腸黏膜,可能導致損傷,形成痔瘡。
  6. 其他因素:懷孕的婦女因胎兒的重量增加而承受下身壓力增加,肛門組織更容易鬆弛,導致痔瘡;年長者、過度肥胖或體質較差的人也屬於高風險群。

 

現有的痔瘡成因假說 

 

肛門附近的血液循環受到阻礙,或周圍的組織變弱,引起血管腫脹及血管組織突出。

 

痔瘡的種類

 

痔瘡分為外痔、內痔及混合痔,內痔與外痔症狀有所不同,不過較多人患上的是混合痔。內痔與外痔取決於痔瘡的位置,在肛管皮膚與直腸黏膜交界處有一條梳狀的環形線,稱為「梳狀線」(或稱齒狀線),距離肛門口約3cm左右。位於梳狀線下的是外痔,位於梳狀線上的是內痔,穿過梳狀線上下位置的痔瘡為混合痔。

 

內痔 在肛門齒狀線上的痔瘡
混合痔 內、外痔混合
外痔

在齒狀線下面的痔瘡,像是肛門口多出的皮膚一樣,一旦有栓塞(即痔瘡內的血凝固)發生,就會痛得坐立難安

 

內痔

內痔是指發生在黏膜和直腸上靜脈叢的曲張靜脈腫塊,外圍是肛門黏膜柱狀細胞。內痔的主要表現是大便時或便後會有間歇性的直腸出血或贅肉脫出,有些患者還會有排便困難的情況。內痔嚴重的患者,便血量比較大,若是長期都有便血的情況則容易引起貧血。不過更為常見的情況是,因為內痔位於無痛區,沒有引起症狀的內痔一般也不會察覺,但是如果發生血栓的話亦會非常疼痛。內痔可以分為四個階段,早期的症狀主要是排便或便後出血,晚期可能因痔塊體積逐漸增大而在排便時被推出肛門外(脫出)。

 

內痔的四個階段如下:

 

第一期:無痛,靜脈曲張不明顯;痔瘡從外表上看不出來,完全包在肛門內,主要症狀是便血、分泌物增多和瘙癢。

第二期:有明顯的靜脈曲張,痔瘡有時會掉出肛門外,但會自行縮回肛門內,並伴有便血。

第三期:痔瘡大部分時間都掉出肛門外,特別是在排便、久站、負重或咳嗽時,需要用手將其推回肛門內。

第四期:痔瘡凸出於肛門外,無法將其推回肛門內,是內痔中最嚴重的情況。

 

 

外痔

外痔的主要表現為肛門不適,未發生血栓,不會產生什麼問題,但如果發生血栓的話就會非常疼痛。若是痔瘡很大且導致肛門不夠清潔,可能會刺激周圍皮膚,導致肛門周圍瘙癢。

 

根據不同情況,外痔可分為四種類型,其成因和症狀如下:

  • 炎性外痔:由於肛緣皮膚的損傷和感染引起,肛緣皮膚形成水泡狀的突起,引起顯著的腫脹和疼痛。
  • 血栓性外痔:直腸的靜脈叢破裂,血液漏出血管外形成血栓,在皮下形成腫塊;其特點是發作突然,局部出現腫脹和劇烈疼痛。
  • 結締組織性外痔:由於慢性炎症刺激,導致反復發炎、腫脹,使肛緣皮膚皺襞變大,結締組織增生,形成大小不一的皮褶。
  • 靜脈曲張性外痔:肛緣周圍的皮下靜脈形成曲張的靜脈團,在蹲下時增加腹部壓力;排便時外痔會增大,恢復正常體位後症狀可能有不同程度的緩解。

 

混合痔

患有痔瘡而忽視,隨著平時不良生活及飲食習慣的累積就會變成混合痔。混合痔兼併外痔和內痔的症狀,肛門有墜痛感、肛門處有黏液外溢,導致周圍的皮膚瘙癢。混合痔是指內痔和外痔同時出現,分佈在肛管齒狀線以上和以下,並相互連通。內痔和外痔形成一個整體,是直腸上下靜脈叢共同曲張的靜脈團塊。

 

成因:絕大多數情況下是由於內痔長期未治療,逐漸引發同一齒線上的外痔瘡。

 

從發病機理來看,痔瘡是一種良性疾病,一般不會發生癌變。痔瘡是由於直腸肛門部位肛墊下移或靜脈叢曲張形成的血管團所引起的。而直腸癌則是由於細胞分化不成熟、過度增生形成的惡性腫瘤,兩者在本質上有所區別。

 

痔瘡的常見徵狀

 

當痔瘡受到絞窄時,肛門感到疼痛如發現大便出血,痔瘡脫出或肛門疼痛,應該儘早求診,亦可能需要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以觀察出血之處,判斷是否與其他大腸疾病有關。

 

肛門出血的其他原因

 

病人發現大便出血,痔瘡脫出或肛門疼痛,應該儘早求診,亦可能需要進行大腸內窺鏡檢查,以觀察出血之處,判斷是否與其他大腸疾病有關。

 

醫生檢查

 

  1. 問診
  2. 肛門鏡檢查決定痔瘡種類及嚴重程度
  3. 於是否需要大腸鏡檢查以排除大腸癌機會,由病人年齡及病徵決定從而決定適合的治療方案

 

治療方法

 

痔瘡無法被完全根治,就像肛門的「軟墊」一樣,它是一個類似橡皮襯墊的組織,可以封住肛門口,與肛門括約肌一起防止糞便滲漏。我們通常所說的治療是針對症狀的緩解和控制,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痔瘡手術治療是在嚴重或持續症狀無法通過保守治療緩解的情況下考慮的一種選擇。

 

初期的痔瘡可不用進行手術,病人可進行藥物治療、改善生活和飲食習慣以減輕病徵。但如痔瘡已突出肛門或經保守治療後都沒有改善,病人便有需要進行手術根治痔瘡。

 

治療方法應依各人病徵,嚴重程度及痔瘡種類而選擇,包括保守治療法及外科治療法。

 

對於比較輕微的痔瘡,醫生會建議病人選擇保守療法,進行飲食調整、增加水份及藥物治療,或以橡皮圈結紮方法使痔瘡缺血、收縮,主要目的只是在防止惡化及減輕症狀。

但當痔瘡發展到較為嚴重時,醫生會建議病人進行痔瘡手術。

 

保守療法

 

保守療法所指的是飲食及藥物治療,主要目的只是在防止惡化及減輕症狀,舒緩徵狀比較輕微的痔瘡。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痔瘡藥膏治療並不適合所有患者,且存在一些限制。

  • 孕婦禁用:痔瘡藥膏中的成分如麝香和冰片對胎兒的發育不利,甚至可能導致流產。此外,痔瘡藥膏不應該用於其他身體部位。
  • 只能緩解症狀:許多患者使用痔瘡藥膏後會發現症狀得到緩解,並以為所有痔瘡都可以自行痊癒。然而,藥膏的作用僅限於減輕出血和腫脹等症狀,並不能使痔瘡完全消失。
  1. 飲食: 增加高纖維食物,增加水份
  2. 藥物治療: 局部藥物如栓劑或軟膏。可減輕病徵,但不會令痔瘡縮細。例如Daflon可能減輕水腫及炎症性的膨脹。

儘管痔瘡是一種較輕微的疾病,痔瘡藥膏治療相對安全,但仍應在專科醫生的指導下使用。如果使用痔瘡藥膏3到4天後症狀沒有緩解,應及時就醫,以免延誤病情。

 

外科療法

 

局部治療及外科手術兩種方法


局部治療法:

 

適合只有流血並無脫出的早期痔瘡的診療方法。例如:

 

  • 橡皮圈結紮
  • 硬化劑注射
  • 低溫冷凍
  • 多普勒超音波引導痔瘡動脈結紮術 (HAL) 亦稱為超聲波無刀除痔術

 

痔瘡手術:

 

適合病情比較嚴重,如脫出的痔瘡,血栓痔 ; 或經過保守治療而徵狀未有改善的痔瘡。

 

  • 安全而有效,較徹底的治療方法。
  • 手術後併發症如括約肌受損以至大便失禁或肛門收窄,在現代手術後已極為罕見。
  • 外科手術包括痔瘡槍手術普遍都需要麻醉科醫生監控下麻醉或全身麻醉進行。

 

以下為常見的痔瘡手術介紹:

 

1. 傳統痔瘡切除手術:

 

對所有痔瘡都有效,內外痔可以同時切除, 較適合有嚴重外痔的病人。

 

2. 環狀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手術):

 

適合第三、四期的痔瘡,此手術利用痔瘡槍將鬆弛脫出的組織推回肛門內,並把內痔黏膜切除,減少痔瘡的血液供應,使其術後逐漸萎縮。由於手術後沒有外露的傷口,痛楚較為輕微,所以復原時間比較快。

 

3. 多普勒超音波引導痔瘡動脈結紮術:

 

適合於嚴重出血,但沒有嚴重外露的痔瘡。此手術利用附有多普勒超聲波探測器的肛門鏡探測供應痔瘡的動脈血管,然後以針線結紮,以截斷痔瘡的血液供應,使之枯萎凋謝。

 

4. 痔瘡橡皮圈結紮術:

 

適合只出現流血徵狀而沒有突出肛門的痔瘡。此手術利用橡皮圈結紮痔瘡,令痔瘡在結紮後的一至兩周內自動乾枯脫落。

 

5. 注射硬化劑:

此手術適合第一、二期的痔瘡。醫生會於痔瘡根部注射硬化劑,使靜脈叢纖維化,令痔瘡硬化及縮小。

 

外痔較為嚴重、患有內外混合痔及肛門狹窄的病人並不適合進行環狀痔瘡切除手術(痔瘡槍手術)。由於不同程度的痔瘡的治療方法都略有不同,醫生有機會建議病人進行多於一種手術。如懷疑自己患上痔瘡,應先諮詢醫生的意見,再決定適合自己的治療方案。

 

怎樣可以預防痔瘡 

 

雖然痔瘡非傳染病,也不會惡化至癌症,但卻會影響日常生活,令人坐立不安,嚴重者更會帶來如廁障礙,影響健康。痔瘡是不少孕婦或年長人士面對的難題之一。要遠離痔瘡,大眾可從改善生活習慣及細節開始:

 

最好方法是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1. 避免排便時用力
  2. 進食大量的蔬菜、生果及五穀類食物,配合飲用充足的流質飲品有助軟化大便及保持有規律的排便習慣
  3. 定期做運動更可促進血液循環,減少患上痔瘡的機會
  4. 如工作需要長時間維持坐姿的話,可站立或步行一會作為短暫休息
  5. 如廁時避免使用手機或閱讀報紙:解便時應專注於大便的過程,避免分散注意力,因為過度用力或過長時間的廁所時間可能對肛門產生壓力。
  6. 避免熬夜、飲酒或食用辛辣刺激的食物:這些因素可能引起消化不良或便秘,增加痔瘡發生的風險。
  7. 保持肛門清潔和乾燥:每天清洗肛門區域,使用溫和的清潔劑,並保持乾燥,以避免細菌滋生和感染。
  8. 可選擇溫水坐浴:如果條件允許,可以進行溫水坐浴,這有助於放鬆肛門肌肉並減輕壓力。
  9. 培養定時排便的習慣:建立固定的排便時間,適時去廁所,避免過度憋便或延遲排便。

 

總括而言,痔瘡是可以預防的。只要保持每日排便,而大便柔軟成形而暢順,便可減少肛門的靜脈血管墊出現受壓的機會,遠離痔瘡。

 

本中心提供多種日間痔瘡手術服務未能盡錄,詳情請向本中心職員查詢。

 

了解本中心日間痔瘡手術

 

參考資料

衞生防護中心. 男性常見疾病 - 痔瘡.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tc/static/80041.html

衛生防護中心. 痔瘡發作 - 並不是一件開玩笑的事. 非傳染病直擊, 第四卷. Available at https://www.chp.gov.hk/files/pdf/ncd_watch_jan_2011_chi.pdf

 

查看免責聲明